本网讯 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表彰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省政发〔2025〕11号),我校美术学院胡绍宗教授的著作《鄂东传统村落调查与研究》、宋国彬教授的著作《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商学院刘汉成教授的著作《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与实践》和政法学院许皓副教授的系列论文《涉外法治与全球治理》均获得三等奖,传媒与影视学院王德辉副教授参与申报的系列论文《新时代体育全媒体传播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荣获二等奖。
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我校获奖名单 | ||||
成果类型 | 获奖等次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完成单位 |
著作 | 三等奖 | 鄂东传统村落调查与研究 | 胡绍宗 | 第一单位 |
著作 | 三等奖 |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 宋国彬 | 第一单位 |
著作 | 三等奖 | 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与实践 | 刘汉成 | 第一单位 |
论文 | 三等奖 | 涉外法治与全球治理 | 许皓 | 第一单位 |
论文 | 二等奖 | 新时代体育全媒体传播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 | 王德辉 | 第二单位 |
胡绍宗《鄂东传统村落调查与研究》采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结合地方志资料,围绕该地国家级代表村落进行长达5年的调查。该书上篇书写村落场域中农耕社会的文化记忆,提炼出了本地区山地型传统村落的形态特征及其变迁脉络,并总结了村落民居的工艺与文化内涵。下篇建构了21个代表村落的图像志,记录了村落各季节的九类景观。
宋国彬《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对中国传统生态的自然人文环境作阐述,论述了易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楚骚、禅宗诸家等中国传统生态的思想渊源,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生态的行为践行。
刘汉成《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与实践》构建了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框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政策性保险的收入效应和脱贫效应,提出了优化政策性保险的目标取向,提出了政策性保险应由“悬崖效应”向“斜坡效应”转变的目标取向,重点将农村低收入群体纳入政策性保险扶持范畴。
许皓《涉外法治与全球治理》系列论文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人类共同遗产原则的新发展与启示,以实现海洋利益最大化。作者提出,要加强涉外立法、执法与司法以促进内外循环的畅通互动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自贸区建设中,从中央和地方立法两个方面深化行政机构改革;以竞争中立规则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方式加以完善;探索构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中心的实践,为国际法治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王德辉《新时代体育全媒体传播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系列论文在理论上廓清了新时代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的逻辑起点、基本追求与推进路径,在实践上探讨奥运会的多元化传播方式、体育如何推动中美关系、“一带一路”建设及数字球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虚拟表达方式。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每两年评审一次,旨在表彰对学术发展、理论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成果,进一步调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是湖北省社会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奖项。根据《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和《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方案》规定,本届对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2021年至2022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进行评选,经过初评、复评、终审程序,最终评出395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67项、二等奖157项、三等奖171项。
审核人:黄晓敏
(文、图:科研处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