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秋意浓,新程启,奋进正当时!9月15日上午,黄冈师范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第一堂“大思政”课在该校南区体育运动中心(主会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陈向军党委副书记、校长漆昌柱等全体校领导出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陈朝阳主持活动。
上午8时30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开学典礼拉开帷幕。
漆昌柱在讲话中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勉励同学们以理想为帆,扬青春之舟,以创新为桨,踏时代之浪,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黄师故事。对新生提出四点殷切期望:第一,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同行,深刻认识身处伟大时代、变革时代和开放时代的特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培养国际视野和协作精神;第二,牢记校训,做到知行合一,从“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黄师校训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行动,以校友王立刚等优秀榜样为标杆,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第三,珍爱生命,坚守健康第一,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用乐观化解焦虑,用理性面对挫折;第四,尊师好学,不负大学时光,常怀“为学莫重于尊师”的敬畏之心,尊重老师的付出,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在倾听与对话中真正走近学问、走向成长。
典礼上,四位师生和校友代表依次发言,情真意切,鼓舞人心。
教师代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赵国伟教授寄语新生,勉励大家珍惜“读书人”身份,深耕专业塑造灵魂,善用资源主动学习,做有主见、善相处的人。
2010级校友、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学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特聘研究员王立刚教授分享了自己从黄师实验室起步,克服重重困难考入北大、赴剑桥深造,到攻关“卡脖子”技术的成长故事和奋斗经验,用亲身经历为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入学教育课、人生规划课。
美术学院2022级吴可依同学分享了自身的获奖经历,鼓励大家在黄师这片沃土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沉淀自我、逐梦前行;新生代表、2025级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王亿伯表达了重返母校读研的亲切与振奋,号召大家传承黄师百廿师范传统,接续奋斗,主动扛起新的责任与使命。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是黄师精神的载体,承载着学校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也寄托着学校对同学们的期望。全体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标志着2025级新生正式成为“黄师人”。
开学典礼后,6542名新生观看了大型原创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同上第一堂“大思政”课。
伴随着“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的歌声,演出拉开帷幕。剧作一开始,同学们便被“黄师兰逃婚”深深吸引打动。随着剧情的发展,各种矛盾冲突演进,剧中人物肝胆柔情与满腔悲愤、不屈坚守和勇毅抗争相互交织,跌宕起伏的情节、感情充沛的表演、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激起同学们阵阵喝彩。
该作品是黄师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原创的一部融红色文化和教师教育题材于一体的大型黄梅戏音乐剧,该剧以黄师红色校史为背景,以百年老校的“沧桑巨变”为主题,讲述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一根教鞭伴终身”、“薪火相传、初心不改”的感人故事。该剧艺术再现了百年黄师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生动诠释了黄师发愤图强、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已成为我校每届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堂思政课。
黄梅戏音乐剧与大思政的相遇,不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入学礼”,是学校用心用情打造的“教科书”。在演绎中学习,在感悟中升华,全体师生在感动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教育,纷纷表示要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502班新生让玉婷观后动情地分享到,《霜天红烛》以质朴却炽热的叙事,深刻展现了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剧中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每一个瞬间,都撞击着我的心灵。那不仅是职业的选择,更是生命的奉献。这部舞台剧让我重新思考“教师”二字的分量,它不只是传道授业,更是在荒芜中播种希望,在寒夜里守护微光。作为师范学子,我将以剧中先辈为榜样,把红烛精神融入点滴行动,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链接:https://hubei.eol.cn/hubgd/202509/t20250916_26902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