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黄冈日报:讲授+文艺+互动,全市15万余名师生共悟“大别山精神”—— 沉浸式“大思政课”燃动青春

来源:黄冈日报

9月15日下午,黄冈师范学院南校区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掌声、歌声与誓言声交织回荡。一场主题为“弘扬大别山精神 勇担重任强国有我”的沉浸式“大思政课”在此开讲,为入校新生带来了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

本次“大思政课”,以“紧跟党走”“不胜不休”“强国有我”三大篇章为主线,通过“讲授+文艺+互动”的教学方式,线下线上同步开讲,黄冈师范学院3200名师生现场参与,15万余名黄冈师生同步收看。

活起来·火起来

三维沉浸,红色基因“声”入人心

“上课,同学们好!”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慧老师响亮的声音,拉开课程的序幕。她开宗明义:“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课,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大思政课’,我们选择了一个厚重而光荣的主题:紧跟党走 不胜不休 强国有我!”

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因为脚下这片土地,是孕育了伟大“大别山精神”的热土,是“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传奇之地,是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革命奇迹的英雄之乡。夏慧的话语,瞬间将学生们带入那段烽火岁月,更引发深沉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在这片被信仰之光照耀的红土地上,如何将坚定的信念、拼搏的意志融入青春梦想?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蕴含着怎样的信念、勇气与担当?

课堂上,情景剧《一本〈共产党宣言〉》生动再现了董必武、张行静等革命先驱追寻真理、坚守信仰的感人故事。“是什么让先烈们甘洒热血、一生追随马列?”夏慧深刻剖析,“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情景剧《一把生锈的钥匙》将现场气氛推向凝重。乡苏维埃主席万永达,在危急关头毅然吞下钥匙保护党组织秘密,即使面对膝断子夭的极致痛苦也坚贞不屈。“她牺牲时,比现在的你们大不了几岁。”夏慧说:“这把钥匙锁住的是党的机密,解锁的是‘行动有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赤胆忠诚。”

此次“大思政课”以“讲授+文艺+互动”三维沉浸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情景剧、音乐、视频、访谈等多种形式,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除了在课程里贯穿红色元素,宣讲团队还在技术运用上反复打磨。

为让牺牲校友操子凯烈士通过AI“跨越时空”与学弟学妹对话,团队拒绝不够严肃的卡通形象,采用黑白模糊照片搭配特定年代服装还原历史场景,还邀请新闻传媒学院专业老师配音,确保内容既符合史实又能打动人心。

“短短的几分钟背后是音乐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新传学院等院系的‘强强联手’,多资源串联让思政课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夏慧说。

触得到·记得住

红土芳华,照亮青春信仰之路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在近百年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军种到现代化联合作战力量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强军篇章。这跨越,是一代代军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是从无数革命火种中淬炼生长的必然。”夏慧宣讲道。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雄壮旋律由男声小合唱唱响,现场许多同学跟着哼唱。这首歌的诞生,源于红二十五军艰苦转战期间,程坦、刘华清等年轻革命者在山洞里,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纪律而精心编创。

夏慧动情地说:“大家都到了躲山洞、啃树皮的地步,他们想的不是怎么‘保命’,而是怎么把队伍带得更稳、把革命工作做得更扎实!”

电视剧《亮剑》片段的播放,瞬间点燃现场。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将军正是出自大别山部队。“铁锤子”“金刚钻”“模范党支部”“刺刀见红连”“百战百胜第三营”,夏慧讲述着这五面来自大别山部队荣誉战旗背后的故事,诠释“敢于亮剑,在斗争中走向胜利”的精神特质。

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同学们为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所震撼,更为大别山儿女的斗争精神所折服。

“这些前辈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却为了信仰献出一切,让我对‘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新生张馨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八月桂花遍地开》参演学生阳灿灿说,“表演时我经常会琢磨角色的心情,思考的过程中,那些原本由文字组成的历史符号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种代入感让书本知识更加真实可感。”

近年来,为让大别山精神真正融入学子成长,黄冈师范学院下足“转化功夫”。

“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是我校思政育人体系的‘龙头工程’。”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志华介绍,学校联合党史部门系统化深挖精神内涵,开发“红色黄冈”系列课程实现课程化落地,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实习实训基地、VR思政体验馆、线上资源库等平台,传承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成为青年学子的精神底色。

扛得起·走下去

强国有我,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

“强国有我,我是谁?——‘我’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我’是百廿校史的新生代,‘我’是强国征程的尖兵连,当国家需要我们时,我们就要站出来、顶上去,这是我们作为强国一代必须接下的‘军令状’。”

夏慧的宣讲结合黄冈师范学院120年校史,引导学子思考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全场屏息凝视。通过AI技术,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校友操子凯烈士的声音。这位在黄师读书时受革命思想感召、毕业后回乡从事地下工作、最终英勇就义的“学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弟学妹:“支撑我走到最后的,是心中那份滚烫的信仰,中国能靠青年重新站起来!”

95后黄冈姑娘、曾参加九三阅兵女民兵方队的谈颖现场分享:“长安街青石砖上96米128步的铿锵步伐,是民族精神和红色血脉的接力传承!”回忆起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时刻,她勉励学子:“把阅兵中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在大学书写精彩篇章!”

课程最高潮,全体学生在领誓人的带领下,肃然起立,高举右拳,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誓:“赓续大别山红色血脉,传承黄师百廿年荣光;以忠诚铸魂,紧跟党走不动摇……”铿锵誓言,响彻礼堂,字字千钧,汇聚成新时代中国青年矢志报国的最强音。

“宣誓时,我既敬佩先烈的担当,也为自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自豪。”新生张馨悦坚定地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

生于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从大别山深处走来的革命精神,正在新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新闻链接:黄冈日报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16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