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蘑菇教授”郑永良身边常备两双鞋——讲课时穿的皮鞋;还有走进地头时、那双常年沾着泥的球鞋。皮鞋锃亮、球鞋蒙尘,记录着郑永良在讲台、实验室与田野之间的脚步。作为湖北黄冈师范学院侨联会员、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教授,郑永良近几年带领团队利用废弃养猪场创办农业产业园和菌菇生产基地,辐射就业近200人,年产值超300万元人民币。
在黄冈师范学院,多位侨界教师像郑永良一样,深入社会实践,助推校地融合发展:归国博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赵国伟带领团队建成300余平方米的高水平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其团队与多家企业合作实现技术转化,预计年产值超千万元;黄冈师范学院侨联副主席郑友阶教授的科研项目获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黄冈师范学院侨联秘书长江砥教授长期致力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平台。黄冈师范学院侨联构建“校—地—侨”联动机制,拓展“校侨联+社会侨联+校友会”合作模式,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2024年,该校侨联成员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技术对接、社会服务活动30余场,逐步形成“以侨引侨、以侨促产、以侨兴教”的良好局面。
除了充分发挥侨力,黄冈师范学院侨联还注重惠侨、助侨、暖侨。去年组建“黄师侨”志愿服务队,为18名退休侨眷送去节日问候与文创产品;推动“侨胞之家”建设,打造集服务、联谊、展示于一体的侨界综合平台。
从课堂到田野,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黄冈师范学院侨联在校地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正在持续绘就最大同心圆。
新闻链接:http://epaper.chinanews.com/?noid=409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