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演:掌上黄冈
一部舞台剧
讲述黄师百年育人史
一曲黄梅调
共叙鄂皖两省戏剧情
10月11日晚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学术报告厅
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我市原创大型黄梅戏舞台剧
《霜天红烛》在这里精彩展演
1300余名师生
在湖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里
共上一堂大别山精神的“大思政课”
《霜天红烛》由黄冈师范学院主创,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教育部、文旅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剧目。该剧以黄冈师范学院建校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婉转悠扬的黄梅调,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牺牲、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大别山精神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时代主题。
该剧自2020年11月首演以来,先后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和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并受邀进京参加“戏剧中国”优秀剧目展演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戏剧展演。今年恰是黄师建校120周年,继赴宁夏中卫市展演后,此次赴皖西学院演出,是该剧高校巡演的第二站,也是该剧的第70场演出。
创作展演《霜天红烛》是校地共兴黄梅戏的缩影。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本地唯一省属院校,黄冈师范学院把黄梅戏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列入教学教育,开设黄梅戏本科专业,开展声腔、表演艺术、剧目及起源等专门研究,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合作共建黄梅戏学院,举办黄梅戏传承培训班,累计培养黄梅戏专业人才400余人。
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娘家”黄梅戏的繁荣发展,着力擦亮湖北黄梅戏这张硬核名片。围绕黄冈深厚的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医药文化、禅宗文化等,积极支持戏曲创作,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苏东坡》《李时珍》《李四光》《毕昇》等名人戏充分展现湖北特色,《铸魂天山》《我的乡村我的亲》《一代义伶邢绣娘》《名伶余三胜》等多部佳作获奖;黄梅戏人才推陈出新,周洪年、张辉入选国家级传承人,王刚、杨力等青年演员获湖北戏曲牡丹花奖,黄冈师范学院黄梅戏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黄冈艺术学校校长张安岚斩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
近年来,加强并推动黄梅戏交流互鉴,成为鄂皖两省共同责任。黄冈市借助湖北省连续举办台湾周的机遇,持续把经典戏曲和精品剧目输送到喜爱黄梅戏的台湾戏迷。积极主动走进安庆、六安等地,开展环大别山文旅协作,送戏到高校和城乡群众身边。今年9月,国有剧团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赴陕西、民营剧团黄冈百越黄梅戏剧团赴甘肃演出,与陕甘等地传统戏曲携手开展交流,让湖北黄梅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KaUL9_Z3FOBCQelJRUt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