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网
7月18至20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黄冈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部区赛)在该校举行。本届竞赛以“光启智创·逐梦未来”为主题,紧贴光电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智能光学、先进传感、光测量等多个热门方向,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中部五省(江西、湖南、河南、安徽、湖北)近50所高校的600余名选手齐聚黄冈同台竞技。
赛事设置了两大创新赛题:赛题一“智能车的激光对抗”模拟真实的光电技术应用对抗,于体育馆主馆举行;赛题二“大深径比微孔参数的光学无损测量”面向极端条件下的科研探索,在电信楼106室进行。赛事特邀来自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光电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仲裁组,对比赛全程严格监督,确保比赛权威公正。决赛于19日全天举行。
此次参赛作品构思新颖,技术路线多样,充分展现了大学生对光电科技前沿的敏锐洞察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从精巧的理论设计到实用的样机调试,同学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方案设计、系统搭建、调试优化等环节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少作品兼具技术深度与应用潜力。
在“智能车的激光对抗”比赛现场练习区,一支参赛团队介绍,其智能车通过3D打印与核心部件自主组装而成,展现了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深径比微孔参数的光学无损测量”赛场外,来自河南工学院领队老师表示,该校团队自3月赛事启动即系统备赛,历时四个月的研发调试,充分彰显师生对高水平学科竞赛的重视投入。
参赛队员们也纷纷分享了他们的体验与收获。湘南学院智感队队员杨珖表示,黄冈师范学院赛事组织周密,清晰便捷的指引标识和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了参赛队高效获取赛程信息;裁判团队专业执裁助力选手充分发挥实力,对整体参赛体验十分满意。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参赛队员黄群茗坦言,备赛期间曾多次遭遇硬件性能不达标与系统兼容性问题。团队通过反复研讨、协作攻关,历经多轮方案优化,最终实现了稳定的控制方式,保障了参赛作品的顺畅运行。竞赛是团队合作的试金石,本次大赛,各参赛队伍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在挑战面前相互鼓励、集思广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优良风貌。
作为参赛团队的指导者,武汉大学带队老师向雨琰对此次比赛深有感触。他说:“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不只有一个路径。在思维的广度和创新性上,这些年轻人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优势,他们的思路常常比我们更为开阔和新颖。”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带队老师的心声,也印证了本次竞赛在激发青年学子创新潜能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黄冈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学院党委书记卢年桥介绍说,在赛事的筹备过程中,本次竞赛所用参赛设备,均由他带队师生亲手组装调试,并在过程中严格对标国家标准,力求设备性能精准可靠。这份对质量的执着追求,从细节处彰显了学校严谨的办赛态度和扎实的学科实力。他表示,全国光电设计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对光电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本次大赛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拓宽视野,增进合作能力,促进了光电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有助于为行业输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大赛,高校可以与企业行业建立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大赛还能够促进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学院在光电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部区竞赛委员会主任史久林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竞赛组织保障温暖有力。黄冈师范学院作为本次区赛的承办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为大赛提供了周密细致的组织安排、专业高效的赛事服务、温馨舒适的生活保障和浓厚热烈的竞赛氛围。从场地布置到技术支撑,从后勤保障到志愿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确保了大赛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据悉,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是国内光电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项全国性赛事,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名单”。
新闻链接:https://hb.china.com/m/jiaoyu/20003188/20250723/2596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