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和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校“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按所在高校学校标识码排序)
序号 | 所在高校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122 | 黄冈师范学院 | 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 | 段友芳 |
“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于2023年8月入围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自创建以来,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团队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立志争做“大先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团队负责人段友芳教授先后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十佳师德标兵”“湖北名师”; 团队成员潘柠静副教授入选“黄冈市青年拔尖人才”,连续3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戏曲晚会等大舞台,充分展示了团队教师在黄梅戏领域雄厚的专业实力。
团队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传承育人智慧,悉心培育“大英才”。指导学生在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获一等奖1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其中原创黄梅戏小戏《终于等到你》荣获202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美育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美育实践——以编演黄梅戏舞台剧〈霜天红烛〉为例》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二等奖。2023年、2024年,段友芳指导的黄梅戏传承创新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黄梅戏演唱与欣赏》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团队始终聚焦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勇担科研报国使命,潜心钻研“大学问”。《黄梅戏〈霜天红烛〉巡演》《听见中国》等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并结项。黄梅戏《霜天红烛》入选2025年教育部、文旅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黄梅戏《霜天红烛》《一代义伶邢绣娘》及歌曲《听见中国》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获湖北省第五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音乐创作”奖。2024年,团队成员丁永钢副教授作曲的黄梅戏《舞台姐妹》获文旅部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优秀剧目奖”。团队成员还荣获黄冈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成果多项。
团队始终致力于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获批承办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项目“黄梅戏演员培训班”两次,为湖北省及黄冈市各剧院培训黄梅戏演员100人。2024年以来,组织近300余名师生参与文艺惠民常态化演出和黄州东坡庙会“五一季”“十一季”主城区文旅消费演出活动,以专业艺术素养为千年古城黄州注入青春活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的文化视听盛宴,助力地方文旅事业融合发展。2024年,110余名师生参加了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相关节目的演出和录制,受到武汉市委宣传部表彰。成功举办首届“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长江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团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黄梅戏文化交流,引发热烈反响,马来西亚《中国报》等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团队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育人育才团队发展战略,做到既团结协作又持续发展。团队所在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湖北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及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统战先进集体”“职工小家”“先进基层工会组织”等荣誉称号。团队负责人段友芳教授作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传承基地负责人,先后“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团队坚持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多人被学校授予“师德标兵”“最美一线教职工”等荣誉称号。
未来,“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将继续弘扬黄大年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魅力,用艺术力量培根铸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地方文化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黄师力量。
审核人:邱浩
(文、图: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