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上黄冈
鄂东大地的“人才摇篮”
解码人才培育的黄师秘籍

120年来,黄冈师范学院(简称“黄师”)共培育30余万名各类人才,其中,黄冈80%的优秀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黄冈中学的五任校长均来自该校,有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祥云集团掌舵人等各类优秀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廿风华,黄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文化铸魂、以创新赋能、以协同聚力,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被誉为鄂东基础教育“母机”、鄂东大地的“人才摇篮”。
传承“黄师魂”——
超50%毕业生扎根基层
在黄师,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年大一新生入校,都要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剧《大别山红色薪传》。
《大别山红色薪传》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全部由师生完成,将大别山红土地上近400位将军的光辉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是学校创新以文化人、内涵育人的成功探索。
自创办以来,黄师扎根于大别山红色沃土,将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深度发掘研究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六进六融”育人实践,以文化人,涵养学生心性,传承“黄师魂”。
课堂内,学校先后开设大别山精神、黄冈文化史、鄂东名人文化、大别山物种多样性等课程,开发了《苏东坡在黄州》《千古人杰李时珍》《大别山生物多样性》等教材。
课堂外,学校不定期举办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师生视野。黄冈籍院士家乡行报告会、全国优秀科普展品巡展暨流动科技馆、全国黄梅戏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相继开展。学校每年举办省级以上大型科学文化活动200余场、市级以上科普宣传活动20余场。
2021年,学校创作了融红色文化、教师教育题材为一体的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讲述几代黄师人立德树人、凝心铸魂的故事。

学校还通过校内校外“双对接”的育人方法,先后组织师生走进蕲春县李时珍中学、浠水县闻一多中学等知名中小学,联合开展“名人秀”“我与先生对话”等活动。
一个个文艺精品,一堂堂精彩课程,一场场冒着热气的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接受文化浸润,强化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黄师魂”。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扎根基层。据初步统计,学校超50%的毕业生下沉基层,学校每年为黄冈教育界、黄冈市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输送了大量教师、党政、管理、技术人才。三分之一黄冈教育人士、30%的乡镇干部均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留黄就业。
锤炼“黄师能”——
创新模式育出高质量毕业生
2025年毕业季,凭借全面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孙凯元收到多所学校抛来的“橄榄枝”,最终他选择入职红安一中。
孙凯元是黄师创新实行“书院制”后通过“优师计划”培育的首批毕业生之一。
近年来,黄师依托教育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6个省市级“优师计划”所属学院,涵盖汉语言文学等10个专业组建“一多书院”,探索“书院+学院”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
书院制采用“2+2+X”的运行模式,即“2年书院通识教育培养+2年专业学院学习+多形式、多时段的全程通识教育”的衔接教育方案,已成为湖北省师范高校培育人才的样板。
在高层次人才培育领域,学校构建了“六双驱动”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即“教育能力+学科水平”双能提升、“红色文化+名师文化”双文共育、“微课比赛+技能竞赛”双赛促练、“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双桥搭建、“论文专辑+高端论坛”双台扶持、“理论导师+行业导师”双师整合。
学校从2012年只有教育硕士1个硕士点扩展到如今有教育、食品与营养、音乐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年以来,该校研究生培养斩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3项、基础教育成果奖3项,4个案例入选教指委案例库,其经验多次在全国性教育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
打造智慧智能型环境,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2019年起,黄师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设智慧教学环境,打造“一平三端”系统、教师能力AI测评平台等10余个数字化教学模块,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泛在式学习空间,相关成果入选教育部数字化赋能典型案例。
“讲台功夫要在实战中练就。”这是黄师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赛促学,推动定向赋能。近5年,黄师学子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等各类赛事中,共获得特等奖14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5项。
支教助学是黄师实践育人的一大特色品牌。该校每年定期组织支教助学活动百余次,累计已有8万名师范生参与到支教助学活动中。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师范生到黄冈中学、明珠学校等优质中小学担任见习班主任,让学生提前 熟悉班级管理工作,为未来走上讲台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10年,黄师涌现出曙光山村行团队(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爱+1助残行动小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火神山建设志愿者严国顺(被团中央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优秀团队和人才。
2025年,黄师学生罗雅雯、向博闻组成的团队夺得新加坡全球商务活动策划大赛冠军。这是黄师首次在国际赛事中摘得桂冠。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造就了高质量的就业率。据统计,近年来,黄师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硕士生就业率达100%。
充盈“人才库”——
聚力协同赋能区域发展
翻开黄师的校友录,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映入眼帘:不仅有像龚霞玲、何兰田、郭茂荣、李学开等一批扎根鄂东大地、享誉全国的名师,还有知名企业祥云集团董事长胡华文、湖北鸣利来合金钻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学军、华窑集团董事长王旺林等企业家。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类大学,近年来,黄师主动对接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新组建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种质资源与特色农业、绿色与智能制造3大省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群,通过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育人,为地方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动后,黄师主动对接地方需求,与黄冈市政府共建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为湖北省首批3个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2017年起,学校与黄冈市政府联合开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委培,已培养726名全科教师。2021年开始,承接省市两级“优师计划”,已累计培养省市级优师千余名。
黄冈师范学院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夏庆利介绍,近年来,黄师先后培养师范生11万人,其中8万余人服务于湖北,包括黄冈中学的五任校长及全国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黄冈中学特级教师龚霞玲等。
对接黄冈重点产业,培育产业人才,黄师配套建设了顺丰航空产业学院、华为ITC产业学院、蓝桥软件技术学院;新开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物流管理、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个新专业,近三年共招收本科生1342人,实现专业布局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为传播戏曲文化和李时珍医药文化,学校与各县(市、区)政府、企业联合育才,新建黄梅戏学院、李时珍中医药学院,每年培育戏曲人才和医药人才1000多名。
百廿黄师育桃李。黄师与黄冈同向同行,黄冈师范学院正以特有的人才培养路径,丰富地域发展的人才资源,为黄冈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添砖加瓦。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B6vEhqeKAfGaMB-PMA3x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