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7月7日,黄冈师范学院“记录者”志愿服务团队11名师生经过前期3次实地调研、多轮课程打磨等精心准备,准时抵达黄州区体育路社区正式开启暑期社会实践。
破冰互动:从陌生到熟悉的暖心设计
开班仪式后,志愿者们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破冰方式。在“我叫……最喜欢……”的句式模板引导下,社区儿童与志愿者依次互相介绍,迅速建立起初步联结,在真诚交流互动中,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为后续活动开展筑牢感情基础。
游戏教学:在快乐中培养团队意识
紧接着的团体游戏环节,志愿者们将素质拓展训练转化为儿童版活动。“找朋友”游戏中融入数学元素,孩子们穿梭寻找伙伴,笑声清脆。“一二三木头人”创新引入表情管理训练,定格的搞怪姿势,让彼此瞬间熟悉。升级版“大风吹”加入了颜色认知要素,活动现场,大家反应迅速,热闹非凡。游戏成了连接孩子与老师的欢乐桥梁,消融了陌生,满是童趣。
创意手工:红色教育的生动实践
随后的手工课堂别具创意。老师手持扭扭棒示范,缠一缠、扭一扭,普通扭扭棒秒变娇艳的小花。孩子们紧跟步骤,专注弯折,一朵朵“创意小花”诞生,成就感在指尖绽放,装点出属于他们的“手工花园”。在7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历史的钟声犹在耳畔。志愿者穿插讲述抗战故事,孩子们手捧精心制作的花朵,将最纯真的敬意献给革命前辈,让这份稚嫩的心意,成为铭记历史、致敬英魂的温暖回响。
表达训练:个性化指导助力成长
最后一节口才课上,志愿者们采用“1+1”辅导模式,每位队员负责几名儿童,带领儿童制作专属姓名牌。从名牌设计到孩子们大声自我介绍,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给予差异化指导。从羞涩小声到勇敢表达,姓名牌成了“勇气催化剂”,让孩子们突破自我,在交流中收获自信,开启表达新旅程。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立即召开复盘会议,根据首日情况调整后续课程表。教学组组长志愿者表示,今天收集到的孩子们反馈的意见,将融入明天的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