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楚网
近日,黄冈师范学院“山坡文化工作室”红声传媒赋能团在浠水县团陂镇正式启动普通话推广课程。
该课程创新采用“红安将军故事演绎+经典朗诵”的教学模式,由专业志愿者教师团队带领,巧妙融合红色文化传承与普通话教学,为乡村学子打造了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的语言文化课堂。
红色课堂开讲:将军故事里的语言密码
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播放《开国大典》历史影像,当响起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瞬间将孩子们带入红色历史情境。孩子们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时空来到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当画面中群众欢呼雀跃的场景出现时,不少孩子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崇敬。“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段讲话里藏着标准普通话的‘密码’。”老师适时引导,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语言与红色信仰的双重火种。
随后,翻开自编教材《红安将军红色微故事精选》,老师化身红色故事讲述者,声情并茂地分享起红安将军的传奇经历。从“三过草地”的艰苦征程到“夜袭敌营”的智勇双全,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王近山、韩先楚等将军的故事娓娓道来。讲到“将军在战场上高呼‘跟我上’”的片段时,她特意放慢语速,示范“上”字的翘舌发音。孩子们跃跃欲试,教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模仿声,红色精神在字正腔圆的练习中悄然传承。
互动环节升级:从聆听者到“红色小演员”
“哪位同学想当一回小将军呢?”老师话音未落,教室后排的男孩已迫不及待地高举手臂:“报告!我来!”他洪亮的声音点燃了全班的热情。在他的带动下,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纷纷化身“红色小演员”,有的挺直腰板模仿将军下达军令,有的声情并茂讲述军民鱼水情。在角色扮演中,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红色基因悄然传承。
红色诵读升华:让文字传递信仰的力量
“下面有请我们的‘小小朗诵家’!”随着老师的宣布,“将军故事朗诵会”进入高潮。孩子们依次走上讲台朗诵精选片段。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选择了《将军的一封家书》,她用略带稚嫩却无比认真的语调读着:“‘爹娘,儿今奔赴战场,此去或难归……’将军写下这句话时,心里一定很想念家人吧?”朗诵完毕,她还主动分享了对将军情感的理解,台下的孩子纷纷点头。
志愿者老师在点评时特别强调:“朗诵不仅是读准字音,更要体会文字里的情感。当你们说‘为了人民解放’时,声音要更有力量。”她现场示范重音与停顿的处理技巧,孩子们跟着练习,原本平淡的朗读逐渐变得铿锵有力,声音从怯懦到洪亮,从平淡到激昂。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课桌上,映照着孩子们挺直的背影。
文化浸润无声:推普与红色传承同频共振
“老师,我要把将军故事讲给爷爷听,还要教他念准‘革命’的发音!”下课铃响后,一个男孩拉着老师的手兴奋地说。
这堂别开生面的语言课,通过红色故事的角色演绎和情感朗诵,既提升了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更让红色信仰在稚嫩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推普教育与红色传承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同频共振。
新闻链接: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5-07/10/content_1932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