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7月4日至7月17日,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1名学生,在学院团委书记张兴的带领下,前往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开展支教帮扶活动。期间,学院副院长孙喜杰带领两名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奖教师李雪、周卫赴该校开展“送课下乡”。
“青春向党·实践育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行纪念“七七事变”88周年升旗仪式。7月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学校操场上已整齐列队着师生,他们的目光聚焦在旗杆下的护旗手身上。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注目。仪式上,团队代表进行了主题演讲,深情讲述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功绩。
二是开展方言与普通话的“红色对话”。“秀美浠水帮吆喝!”当这句地道的浠水方言刚落,教室里又响起整齐的普通话:“我的家乡产‘金蛋’!”7月7日,大别山精神推普队在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上演了一场特别的“红韵课堂”。队员们感慨,当推普融入大别山精神,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方言和普通话讲述“黄麻起义”等故事,教室里不时响起掌声。
三是师生趣味运动会欢乐无比。“加油!老师跑快点!”在一片欢笑声中,小江老师全力以赴地追赶着前方灵活的学生。7月9日下午,校园操场变成了欢乐的竞技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趣味运动会火热开赛。项目设置兼顾趣味性与协作性(如接力赛、球类运动等),老师们此刻与学生并肩奔跑,引得围观同学阵阵欢呼。小张在完成比赛后笑着说:“没想到江老师这么厉害!”
四是大手牵小手演绎红安将军故事。“爹娘,儿今奔赴战场,此去或难归……”“四是四,十是十”“吃葡萄不吐葡萄皮”……7月10日课间,学生们围着手机录制“将军故事我来讲”短视频。五年级的小王同学已经能流利讲述三个红色故事:“原来普通话练习可以这么有意思!”。黄冈师范学院“山坡文化工作室”红声传媒赋能团先后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麻城等地,创新性地将推普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团队于7月4日来到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带来了自编的《黄冈将军红色微故事精选》等特色教材,将王树声等将军事迹转化为推普素材,开展“学一个故事,纠一类发音”推普实践。
五是草地音乐节燃爆校园。7月11日,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校园中央草坪上已经坐满了期待的身影。随着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首届“青春飞扬”草地音乐节正式拉开帷幕。“手绢传到谁手里,谁就要表演节目哦!”主持人话音刚落,一只彩色手绢就在人群中飞快传递。夜幕降临时,《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全体师生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嘹亮而深情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六是创作“梦想·家乡”书签。“我要当一名医生,治好奶奶的关节炎。”10岁的小雨认真地在书签上写下梦想,旁边画着穿白大褂的医生。7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签创作活动在教室里展开。活动分为“我的梦想”与“我的家乡”两大板块,学生用文字和图画描绘个人理想蓝图,表达对浠水家乡的热爱与赞美。彩笔在纸间飞舞,孩子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描绘着家乡的美景,有的画着未来当宇航员的自己。活动结束时,这些小小的纸片,将被夹进他们最爱的书本里,陪伴成长。
七是集体模拟考古活动。“叮叮叮”的敲击声此起彼伏,7月12日的科学教室里,三十多名“小考古家”正专注地用小锤和刷子“发掘文物”。这是学校首次举办的模拟考古活动现场。科学老师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时蹲下身示范标准动作。小浩小心翼翼地刷开石膏碎屑,突然兴奋地喊道:“我挖到了一个‘古董’”!一旁的科学老师立即上前,指导他如何测量记录这件“文物”。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捧着自己挖出的“文物”互相展示,有学生甚至表示长大后要当真正的考古学家。
“躬耕教坛·送教润心”:省级获奖教师送课下乡
在2025年举办的湖北省重要教学赛事中,传媒与影视学院李雪、周卫教师斩获佳绩。7月15日,两位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副院长孙喜杰的带领下冒着酷暑送课下乡。
李雪老师以诗为媒,让东坡文化点亮支教课堂。7月15日上午,在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暑期一班教室,李雪老师的《东坡诗词演颂》课以苏轼游历浠水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为载体,通过“学一学、颂一颂、演一演、谈一谈”四个板块,让同学们在对经典的礼赞中感受东坡诗词的力量。
课堂伊始,李老师细致讲解诗作背景与内涵,带领学生在“学一学”中筑牢理解基础;进入“颂一颂”环节,她引导同学们带着对东坡豁达精神的崇敬之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调吟诵诗句,既颂诗词的凝练之美,也颂诗人“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人生态度,让朗读成为与古人精神对话的桥梁;随后的“演一演”中,师生结合“颂”的情感基调设计动作与表达,将这份敬意融入表演;最后的“谈一谈”里,大家分享对诗作的感悟,让“颂”的情感在交流中愈发浓厚。整堂课上,李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与同学们的投入互动相互呼应,最终围绕这首诗共创出充满敬意的演诵小节目,让经典在颂扬中焕发生机。
周卫老师以影为桥,通过动画故事厚植文化自信。7月15日上午,在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暑期二班教室,一堂别开生面的《影视作品分析》课程走进乡村支教课堂。周卫老师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教学案例,为四五年级学生带来沉浸式影视赏析课,将美育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
课堂上,师生通过片段赏析、角色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哪吒、殷夫人、敖丙等经典形象。重点围绕“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逆境成长的勇气与友谊的力量。课程特别融入导演饺子跨专业追梦的励志故事,以及《哪吒2》全球票房排名第五的亮眼成绩,激发孩子们对中国动画的民族自豪感。此次教学活动创新采用“影视+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更通过榜样故事传递了坚持梦想、勇于突破的价值观,为素质教育在支教领域的落地提供了生动实践。
“教育赋能·校地协同”:定点帮扶育桃李
浠水县第二实验初中有一校六区,华桂校区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体音美教师奇缺,而黄师传媒学院师生的到来,以夏令营和第二课堂的方式,丰富了该校的艺术教育。
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优秀教师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交流,更是一次爱心传递。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大哥哥大姐姐们十余天的陪伴,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华桂校区的校领导表示,黄师传媒学院优秀教师送课上门既展现了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下一步,黄师传媒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帮扶工作,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助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
在7月15日举行的师生座谈会上,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副院长孙喜杰感谢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大力支持。“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强烈的求知欲,相信无论是学生还是志愿者,都会在此次活动中收获满满。此次选派省级教学竞赛获奖教师送教下乡,既是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更是探索师范院校与中学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校长石磊特别提出,期待与传媒学院在教学方法、课程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党委书记周伟民高度评价,黄师师生们的到来为校园注入了青春活力,用热情服务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高校名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这种‘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值得持续深化,期待未来继续携手。”
新闻链接:https://hubei.eol.cn/hubgd/202507/t20250718_2681957.shtml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