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7月11日上午,黄州区建新社区暑期课堂以“红歌+动画”的创新形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青少年们通过学唱经典歌曲《我爱你中国》、观看抗美援朝题材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艺术熏陶与历史教育中感悟信仰力量,激发强国之志。
红歌传情:歌声中的家国记忆
活动现场,社区邀请黄冈师范学院志愿者逐句教授《我爱你中国》的歌词与旋律。教师以“百灵鸟”“蓝天飞鸽”等意象为切入点,结合动画片段讲解歌词背后的历史隐喻,引导学生理解“祖国山河”与“民族复兴”的深层联系。学生们用清亮的童声合唱,将“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等词句化作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以前觉得红歌离我们很远,但跟着老师学唱后,才发现每一句歌词都藏着祖国的故事。”参与活动的小学生王同学说。活动还设置了“歌词接龙”“红歌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抢答《绣红旗》《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的创作背景,现场气氛热烈。
动画铸魂:“那兔”里的英雄史诗
作为活动的另一重头戏,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萌系”画风和幽默叙事,将抗美援朝历史转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视觉语言。片中,“兔子”们顶风冒雪潜伏、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等场景,让学生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热泪盈眶。当看到“冰雕连”战士冻僵仍保持战斗姿势的画面时,不少学生低声讨论:“他们当时该多冷啊?”“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动画播放后,社区社工站组织开展“历史情景再现”活动。学生们分组改编动画片段,用现代对话重现“上甘岭战役”“松骨峰阻击战”等经典场景。一位扮演“志愿军兔子”的学生说:“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过这些战役,现在通过动画和表演,我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明白了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此次活动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社区居民张先生说:“孩子以前对历史不感兴趣,现在每天追着问‘那兔’下一集讲什么,还主动查阅抗美援朝资料,这种变化让我们很欣慰。”
建新社工站负责人叶舟桥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艺术+历史’的教育模式,通过红歌、动画、研学等多元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更贴近青少年,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从歌声到画面,从历史到现实,黄州区建新社区暑期班以一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与“那兔”的奋斗史交织,当历史记忆与当代使命共鸣,这份家国情怀,正成为新时代少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