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精神(故事)推普队扎根罗田县,以2025黄冈市文旅避暑消费季暨罗田大别山(薄刀峰)第十二届避暑季活动为实践载体,开展“推普助力文旅发展”主题实践。作为罗田县文旅局聘任的官方志愿者团队,这支教育部公示的全国大学生推普队伍,凭借团队专业优势,为本次避暑季活动注入青春活力。
推普队在2025年黄冈市文旅避暑消费季活动上的合影
10日下午,推普队全员参与活动启动仪式筹备工作,以“背签精准张贴——嘉宾引导分流——会场应急保障”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完成200余个座位标识布置及300余名参会人员的引导。活动总导演、主持人张立栋在开场时特别致谢:“这群年轻人用细致服务,让活动从筹备到开展无缝衔接。”
指导老师张新刚与队员一起参与志愿者工作
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的游客
仪式间隙,队员们同步开展普通话使用现状调研。武汉游客祝先生用流利的普通话点赞:“罗田的友好体现在细节里——从高速出口指引到景区咨询,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沟通让两个多小时车程的短途游更舒心,19℃的薄刀峰果然名不虚传。”
活动现场,市民祝先生接受学生领队周东霖采访
11日清晨,推普队徒步3小时翻越薄刀峰锡锅顶,在海拔1404米的核心景区展开全景调研,形成“游客——商户——从业者”三维画像。浙江游客王女士的体验颇具代表性:“00后商户能熟练介绍‘北纬31°板栗生长带’,年长从业者的‘罗普’(罗田腔普通话)虽带乡音,但‘云雾茶采自红军路’的讲解足够清晰,沟通几乎无障碍。”而62岁的景区商贩陈奶奶坦言:“多数时候靠手势补全方言表达,但遇到听不惯‘罗普’的外地客人,确实会错过生意。”这一现象被队员记录为《商户普通话提升需求清单》首项。薄刀峰下鹤皋亭土味馆的老板观察印证语言价值,他说:“今年外地客流增长三成,能用普通话讲清‘吊锅炖腊味’的组成后,翻台率提高近两成。”
队员王容采访薄刀峰景点商贩陈奶奶
11日傍晚,推普队深入罗田县九资河镇,聚焦当地村民与游客的普通话应用情况展开走访。麒鑫饭店掌柜余老板谈及经营变化时感慨:“今年外地游客量明显增加,多数客人用普通话交流,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罗田向外展示的桥梁。”晚上,团队前往余三胜广场,观看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大型夜游节目《梦回鸠兹》。演员蒋云现场介绍说:“剧团深耕罗田大别山文化,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创作内核,同时汲取本地民歌等曲调元素,创排多部展现罗田大别山区域文化风貌的剧目,如《不识·余三胜》《情恋大别山》等多部作品深受游客的喜欢。”
推普队领队老师周萍萍与麒鑫饭店余老板交流
罗田县黄梅戏剧团演员蒋云接受推普队采访
带队老师周萍萍表示,“推普队已完成《罗田推普观察报告》,梳理出‘商户接待用语100句’‘新时代大别山故事’等成果。下一步,团队将聚焦避暑季游客反馈,针对性开展景区从业者普通话提升的志愿者服务,让语言赋能真正成为文旅发展的‘隐形翅膀’”。
九资河旁三胜剧场前演出现场